特约专稿

面临危机的抉择:关于朝鲜战争之中国决策述评(上篇)…沈志华( 3 )

 

专题研究·美国史

20 世纪上半叶美国历史发展曲折性初探

    ——从强国到超级大国的曲折路径…余志森(15)

美国“仇恨犯罪”研究刍议…王春来(23)

浅析美国“区域城市”理念…刘敏(32)

北方自由民教师与美国南方重建…徐跃龙(40)

 

中国史研究

舟山瘟疫与鸦片战争考实…李彬(47)

章学诚“浙东学术”新论…崔壮(52)

晚清上海会审公廨谳员群体与租界华洋权势变迁

    ——以陈福勋、葛绳孝和金绍城为例…侯庆斌(57)

妇女家庭劳力何去何从:晚清政治经济学新词汇的影响…王燕(67)

政治动员、政治参与、政党形象:抗战期间国共两党的形象嬗变

    ——基于国民参政会的观察…洪富忠(75)

抗战胜利后“行总”及其分署贪腐问题述论…王春龙(82)

萧公权的南渡北归:学人的浊世选择与命运…刘猛(89)

 

世界史研究

从加尔各答到卡拉奇:巴基斯坦华人社群的历史起源…曹寅(96)

古代斯巴达妇女的土地权利探析…谢芝芹 裔昭印(103)

朱寰先生的治学与教学方法…曹巍 朱寰(108)

 

历史教育教学研究

国家认同:一种教材分析的视角

    ——以统编初中历史教材《秦统一中国》一课为例…张禄佳 郑流爱(112)

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探索

    ——以统编七(上)第 14课《沟通中外文明的“丝绸之路”》教学为例…王 颖(116)

新课标背景下学业质量标准有效达成的教学思考…刘宏法(119)

时序素养的有效考查和评价…张炎林(123)

英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近代中国形象

    ——以《剑桥国际AS-Level 国际史(1971—1945)》为例…朱慧敏 李月琴(127)

 

新史料

罗斯·斯金纳致金山土著劳工协会的报告…陈金龙(编译)(132)

上一篇:2019年第3期目录

下一篇:2019年第5期目录